首页 > 历史军事 > 传奇捕快李逸尘 > 第322章 酿新酒

第322章 酿新酒(2/2)

目录

小安的脸“腾”地红了,挠着头不好意思地笑:“我那时候不知道青桃涩……”他忽然指着手札里的插画,“这是我!道长画的我在荷塘边捉鱼!”

画里的孩童光着脚丫,裤脚卷得老高,手里举着条小鲫鱼,笑得眉眼弯弯,旁边还题着行小字:“稚子不知寒,捉鱼戏冰泮。”林婉儿看着画,忽然想起小安刚到桃坞时的模样,瘦瘦小小,总怯生生地躲在玄清道长身后,如今却成了院里最活泼的身影,眼眶微微发热。

阿依拿起另一本手札,里面记着各种草药的习性,夹着几片干枯的灵犀草叶。“这里写着灵犀草要和兰草混种,”她指着其中一页,银镯子在纸页上轻轻划过,“我阿爸说的果然没错!明年开春我们试试!”

李逸尘则翻到了几页关于箭法的批注,字迹里带着点得意:“‘逸尘这小子,臂力足却不懂收势,当以柔克刚’——嘿,道长还说我呢!”他笑着把竹笛拿过来,学着林羽的样子往唇边送,却吹出个刺耳的音,引得众人笑。

午后,日头暖得像春日,林羽抱着竹笛坐在廊下,断断续续地吹着《归雁谣》。调子虽不熟练,却带着股真诚的暖意,笛声穿破雪幕,引得院外的孩子们都扒着篱笆听。阿依抱着芦笙坐在他身边,时不时跟着和几声,银饰的叮当声与笛声相和,像雪地里开出的两朵花。

林婉儿坐在竹榻上,给手札加装新的封皮,用的是阿依染的“雪色布”,白得像初融的雪。她把小安的插画页仔细抚平,夹进片晒干的桃花瓣——是去年春天收的,粉得像段旧梦。

苏长风靠在竹椅上,听着笛声,看着孩子们的身影,忽然轻轻念起诗来:“‘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’道长虽去了,可他的笛子还能吹,手札还能看,念想还在,就像从未离开。”

傍晚,张婶端出刚炖的羊肉汤,香气混着米酒的甜漫开来,格外诱人。李逸尘抢着给每个人盛汤,勺子撞得碗沿“当当”响;小安捧着玄清道长的手札,一页页地读给苏先生听;林羽的笛声渐渐流畅起来,《归雁谣》的调子在雪屋里荡开,温柔得像句未完的叮咛。

林羽知道,这冬天还很长,雪还会下,冰还未融。但只要这笛声还在,手札还在,那些关于玄清道长的记忆就不会褪色,像这炭盆里的火,烧得旺,暖得久,在每个寒夜里,照亮桃坞的窗,也照亮他们心里的路。

夜色渐浓,雪又开始下了,轻轻巧巧的,像要把整个世界都裹进温柔的梦里。廊下的灯笼亮着,暖黄的光落在竹笛上,映出笛尾的莲花,像颗藏在雪地里的星。远处的望海镇传来几声犬吠,混着断续的笛声,在风里漫开,温柔得像道长的手,轻轻拍着每个人的肩,说:“别怕,我在呢。”

目录
返回顶部